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女子两年被家暴十六次离婚纠纷案终宣判,律师解读:莫让结婚证成虐待许可证

社会新闻 2024-06-02 12:16:00165本站莱再富财经


女子两年被家暴十六次离婚纠纷案终宣判,律师解读:莫让结婚证成虐待许可证

 法律读库FLDK.COM 李肖峰 2024-06-02 11:14 

伟1.jpg


2024年5月31日晚,此前备受关注的女子两年被家暴十六次离婚案在成都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场宣判,经过十小时的漫长庭审,合议庭最终作出准许二人离婚、将婚生女交由当事人谢女士抚养的判决结果。


“我今天特别开心,因为终于自由了,而且孩子也给我了。”晚上8时许,走出法庭的谢女士激动地说。谈及今后的生活,谢女士满怀期待,她计划明天便接女儿过来陪她度过六一儿童节,之后将两个人将日子好好过下去,她表示,“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据媒体报道,谢女士与丈夫贺某阳相识与网络,两人于2021年5月结婚,婚前并未发现其有暴力倾向。然而在怀孕后,贺某阳对谢女士实施了16次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暴期间,谢女士曾多次提及离婚,换来的却是新一轮的殴打。


除了对内提出离婚要求,谢女士也积极向外部求助,她曾多次报警,也向相关部门寻求过帮助,尝试从婚姻中解脱但都未能如愿,而贺某阳则愈发变本加厉。

2023年4月24日,谢女士向法院递交离婚申请,当日便遭到贺某阳最为严重的一次暴力行为,致使她肋骨骨折、十二指肠断裂、小肠梗阻、肾肺胰等受到不同程度损伤,需终身挂着粪袋生活。


伟2.jpg


在此之后,谢女士没有放弃,她聘请律师,重新申请伤情鉴定,持续在社交平台为自己发声。所幸,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了新生。


值得一提的是,贺某也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后被武侯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起诉,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伟3.jpg


谢女士的故事告一段落,但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为何施暴人往往能对受害人实施长时间的暴力而不受惩罚?为何受害人维护自身权益之路如此艰辛?想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妨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


其一是心理层面。


老祖宗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稳定是自古以来的追求,正所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兼之夫妻之间独特的关系,许多公职人员对待家庭婚姻事务秉持着能调则调的心态。这可能出于好心,但却未必办了好事。


另一方面,受害者本人或受迫于“家丑不可外扬”的社会压力或担忧于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从而选择忍气吞声,运用公权力进行救济的意愿较低。


其二是法律层面。


尽管我国在反家庭暴力立法上已有诸多进步,无论是《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宣示着将家暴从“家务事”中剥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家庭暴力;还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明确指出有家庭暴力情形,经调解无效后,应当准予离婚,可以说,法律都在逐步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


但是目前对家庭暴力仍然存在认定难与举证难的问题。据最高法信息中心关于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全国各中院裁定的102件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二审判决书中,仅有4起案件被法院认定为家暴。而在北京市,若以提出家暴事实的案件总数作为基准,则家暴认定率仅为6. 25%。以上数据无不表明,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家庭暴力的敏感度较低,对其的认定存在困境。除此之外,家庭暴力发生的场所通常较为隐蔽,当事人无法及时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或是收集证据证明力不足,导致出现举证困境。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我国反家庭暴力之路道阻且长,这不仅需要相关法律部门建设更加完备的反家暴法律体系,也需要每一个苦于家暴的人勇敢迈出第一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去拥抱有尊严的自由人生。



        (编辑:蓝乙人  蒙仕荣)

免责声明:世界莱再富财经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新锐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24世界莱再富财经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admin@admin.com XML地图 网站模板